第79章 数字存档(2 / 2)

"为什么不做了?

"龙安心轻声问。

"谁买啊?

"老人苦笑,

"真银成本高,做工又慢。这些小玩意...

"他指了指柜台里的镀银商品,

"一天能做几十个,够买米买盐。

"

龙安心蹲下身,与老人平视:

"如果我能保证订单和原料,您愿意重操旧业吗?教徒弟也行。

"

蒙阿耶的眼睛亮了一瞬,又暗淡下去:

"手抖了,眼花了...再说,现在的年轻人谁愿意学这个?三年才出师,赚得还不如打工一个月。

"

"我愿意学,

"龙安心坚定地说,

"合作社也有年轻人想学。我们可以预付半年工资,就当是...抢救性保护。

"

他从手机里调出LUXE品牌的订单和NFT项目的收益数据给老人看。当蒙阿耶看到那段银饰制作视频拍出两万多元时,干枯的手指微微发抖。

"真有人...愿意花这么多钱看老头子打银子?

"

"不只是看,

"龙安心纠正道,

"是学习和传承。您的技艺是无价之宝。

"

蒙阿耶沉默了很久,最后慢慢站起身,走向那个尘封的木箱。他拿出一把最小的錾刀,用衣角擦了擦,动作突然变得异常轻柔,像是在抚摸情人的手。

"这是我师父传给我的,

"他喃喃道,

"他说,银器有魂,錾下去的不是纹路,是祖先的话...

"

当天下午,龙安心用摩托车载着蒙阿耶和他的工具箱回到凯寨。消息传开,合作社立刻召开了紧急会议。经过激烈讨论,决定从NFT收益中拨出五万元作为银饰工坊的启动资金,由蒙阿耶担任技术指导,龙安心和两个苗族青年作为首批学徒。

工坊就设在鼓楼旁的空屋。蒙阿耶一进门就直奔火塘,熟练地架起熔银炉,仿佛回到了自己的领地。那双在杂货铺里颤抖的手,一旦拿起银匠工具,竟稳如磐石。

"先做最简单的,

"老人示范着熔银的技巧,

"蝴蝶胸针。这是基本功,能练手劲儿。

"

龙安心全神贯注地学习。银块在坩埚中慢慢融化,从固态到液态的转变神奇如魔法。蒙阿耶用特制的黏土勺舀出银水,倒入石墨模具,动作精准得像在进行某种仪式。

"看好了,

"老人将冷却的银片固定在松香板上,拿起最细的錾刀,

"'满翅纹'的关键是虚实结合。实线是翅脉,虚线是气流...

"

錾刀在银片上跳动,如蜻蜓点水。龙安心惊讶地发现,蒙阿耶的每个动作都对应着一种特定的呼吸节奏,仿佛在演奏无声的音乐。两小时后,一枚与吴晓梅佩戴的一模一样的银蝴蝶诞生了,翅脉间似乎真的流动着生命。

"太神奇了!

"大学生志愿者小陈架好3D扫描仪,

"蒙阿公,能记录下整个过程吗?

"

老银匠却突然变了脸色:

"不行!机器会偷走银子的魂!

"

龙安心这才意识到问题——在苗族传统观念中,影像会摄取灵魂,更何况是这种精细的数字化记录。他正想解释,吴晓梅匆匆走进工坊,胸前银蝴蝶在火光中闪烁。

"阿公,

"她轻声说,

"还记得您给我讲过的'银魂永存'的故事吗?

"

蒙阿耶愣了一下,缓缓点头。吴晓梅继续道:

"您说,真正的银匠能把祖先的话錾进纹路里,让后人永远记住。这些机器...

"她指了指扫描仪,

"不过是另一种'錾刀',把您的技艺刻在数字世界里,让千年后的子孙也能学习。

"

老银匠沉思良久,终于让步:

"只拍手,不拍脸。

"

小陈立刻行动起来。多角度摄像机、3D扫描仪、高灵敏度麦克风...现代科技设备将蒙阿耶的每个动作、每次呼吸、每句口诀都记录下来,转化成数字信号永久保存。

当老银匠在屏幕上看到自己制作的银饰被放大十倍后依然纹路清晰时,浑浊的眼中涌出泪水:

"比我的记忆还牢靠...

"

夜深了,工坊里依然灯火通明。龙安心和吴晓梅并肩坐着,整理当天的记录资料。蒙阿耶已经去休息,答应明天正式收徒。

"地脉门...

"龙安心突然想起今天的正事。

吴晓梅摇摇头:

"蒙阿公说时辰过了,要等下一个吉日。

"她犹豫了一下,

"不过...他看了你找的磁石,说还差一点。

"

"差什么?

"

"要雷公山顶的磁石,而且是'龙抬头'当天采的才有用。

"吴晓梅指了指窗外高耸的雷公山,

"明天我陪你去。

"

龙安心点点头,突然注意到吴晓梅一直摩挲着那枚新做的银蝴蝶:

"你喜欢?蒙阿公说这枚送你。

"

吴晓梅却摇摇头:

"我在想...如果每幅绣品都配一件纹样呼应的银饰,会不会更有收藏价值?

"

龙安心立刻明白了她的意思。苗绣加银饰,正是苗族女性盛装的标准配置,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如果能复兴银饰工艺,不仅增加收入,更能完整地传承文化。

"我有个想法,

"他兴奋地说,

"把绣品和银饰做成'文化套装',NFT项目也可以升级为'全息影像',让购买者看到整套服饰的制作过程和文化含义!

"

他们越讨论越激动,直到阿朵睡眼惺忪地来敲门:

"你们不睡啊?都快两点了!

"

送走吴晓梅后,龙安心独自回到合作社。数字工作室里,小陈还在电脑前工作,屏幕上显示着蒙阿耶银饰的3D模型正在被分割成若干

"数字资产包

"。

"改好了,

"小陈指着新方案,

"按张科长的要求,不叫NFT,叫'苗族银饰文化监护权'。每个'监护权'包含一段制作视频、一份文化解读和一件实体银饰复制品。

"

龙安心仔细检查了合同条款,确保蒙阿耶和其他传承人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最让他欣慰的是,方案中明确规定了收益分配:50%归艺人,30%用于培养新传承人,20%作为村文化基金。

"对了,

"小陈突然想起什么,

"今天扫描银饰时,发现个有趣的现象。

"

他调出一组数据图表:

"银饰的纹路间距和角度呈现特定数学规律,几乎完美符合黄金分割比例。更神奇的是...

"他打开一段声波分析,

"蒙阿公敲击银片的节奏,与务婆唱的《造银歌》音律完全吻合!

"

龙安心震撼地看着这些分析。原来苗族工匠早已将数理、声律与工艺融为一体,只是用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从未形成文字理论。现代科技不仅帮助保存这些技艺,更揭示了其中隐藏的智慧。

窗外,东方的天空已经泛起鱼肚白。龙安心走到窗前,望着远处雷公山朦胧的轮廓。明天,他将和吴晓梅一起攀登那座神秘的山峰,寻找开启

"地脉门

"的最后钥匙。而在更远的未来,还有无数文化传承的谜题等待解开——就像蒙阿耶银饰上的纹路,每一条都连接着过去与未来,传统与现代,物质与灵魂。

他摸了摸胸前的银钥匙,触手冰凉却让人安心。钥匙齿间的凹槽仿佛在诉说着某个古老的秘密,等待

"龙抬头

"那天的到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