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朱棣好像才注意到他,问他,“瞻培,你觉得朗居胥山后面会是什么样?”
这时,朱瞻培笑了!
他走过去,扶着朱棣的另一边,笑着说,“皇爷爷要是想看,孙儿以后带您去看看。”
他说得轻松随意,像是闲聊一般,但朱瞻基听了,却像被雷击中了!
带您去看看?
这是什么意思?
已经很明显了!
朱瞻培的野心,比朱瞻基预料的大得多!
他想带着兵马继续往北走!
继续去攻占那片陌生的土地!
朱棣听了朱瞻培的话,笑得更畅快了!
他摆手说,“不行不行,我这老胳膊老腿的,走不动了,怕是看不成了!”
朱瞻培忙说,“爷爷,您身子骨还挺结实呢!”
朱棣叹了一口气,“再硬朗也不行!就算过了草原,前面还有多少敌人等着呢!”
朱棣摇了摇头,“这次灭了瓦刺,以后还不知道会遇到什么。
这草原,从来没有太平的时候。”
朱瞻基笑着说道:“有草原又怎样?还有我在呢!总有一天,这草原会属于我们大明!”
听到这话,朱棣脸上的笑意淡了下去,他停了一下,问:“真的能做到吗?”
“绝对可以!”
朱瞻基重重地点了点头。
朱瞻基在一旁听着,心里暗自摇头,但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陪着他们。
此时的朱棣似乎已经没了游玩的心思,说道:“就这样定了,以后带我去看看!”
三人慢慢往龙帐走去,仿佛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
但他们心里清楚得很。
刚才的对话让每个人都心事重重。
与此同时,军营里也有人听到了这些话。
他们不像朱棣那样坦然,也不像朱瞻基那样默不作声,而是开始小声议论起来。
大部分士兵还不了解情况,就算在营地里偶尔聊起,也只是感叹几句。
"将军把瓦刺全灭了,唉,手段真够狠的!整个族群都没了!”
旁边的士兵轻轻摇摇头,“可不是嘛!将军下手太重了,听说留着瓦刺还能牵制鞑靼呢,现在草原上就剩鞑靼一家独大了。”
这时有人插话说:“灭个族算什么?将军还说要带陛下去朗居胥山看看呢!”
有人低声说道:“说实话,将军还是太年轻了,有点不知天高地厚。
瓦刺虽然没了,可草原没消停,反而是我们大明和草原人之间的仇恨更深了。”
这话没人敢当着朱瞻基的面说,但私下里却流传开来。
其他将领也跟着点头附和。
"我承认将军确实厉害,但咱们大明哪有那么多兵力打仗?该种地的种地,该读书的读书,各有各的事,谁能愿意跑那么远去打仗?”
有人回忆道:“我记得前两年我们打瓦刺都没打赢,现在好不容易胜了,看起来挺好,但谁知道呢?国库怎么样?粮食够不够?打一次仗代价太大了!”
就在大家议论纷纷的时候,突然有人说话了:“但你们想过没有,将军还很年轻!”
对!
朱瞻基还年轻,年轻就意味着什么都有可能!
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就在此时,朱棣通知所有人去开会。
将领们整齐地走了出去。
他们进了军营后发现,朱瞻基、朱高煦、朱高燧全都来了。
这就说明了一件事。
这次会议,可能会决定草原未来的方向。
等将领们都到齐了,朱棣首先开口:
“行了,人都到齐了,坐下商量正事吧!”
“汉王说得没错,以前草原上有瓦剌和鞑靼互相牵制,现在瓦剌没了,剩下的一些不过就是几条小鱼,能不能成气候还不好说呢。”
“那草原以后怎么办?咱们得早点定个章程。
咱们现在就在草原上,办事方便得很,现在就能解决,不用等回朝廷了。
天高地远的,回去再想控制可就难了!”
众将连连点头,都觉得这话说得有道理。
朱棣讲得没错,趁着他和大军都在这里,很多事都能安排妥当。
这时候,有个将领直接提议:“皇上,既然五殿下已经跟鞑靼谈好了,咱们可以直接派兵驻防就行了。
鞑靼没了军队,还有咱们的人盯着,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他的想法很简单,但其他人一听就笑出了声:
“你这是想得太美了吧!”
“这草原这么大,到处都是部落,他们连个固定住的地方都没有,成天搬家。